本文目录
早死的人是命中注定吗关于吃素的问题朝鲜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韩国什么时候独立的我曾经相信人的命运有定数。小时候,父亲经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两句让我入脑入心,成为至高无上的做人准则。
我父亲信奉佛教,有一年带我去庙里烧香,下山时,路边一算命先生非要给父亲算一卦,说什么算不准确,分文不取。父亲半信半疑,让他说说家里有几口人,他居然懵对了,还说我是读书的料,倾家荡产也要让我读书,日后定有出息。父亲高高兴兴给了他两角钱,急匆匆回家干农活。
从那以后,父亲很少叫我干农活,天天催着我看书做作业,没想到自己小学、初中成绩始终在班里前五名,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重点高中尖子班,82年考上了大学,脱了农皮,成为一名吃国家粮的干部。回想起来,我还得感谢那位算命先生,要不是他说我有出息,我父亲不会让我读书,早就让我去学木匠或去广东等地打工了。当然我并不是说当木匠、打工没出息,但那次算命改变了我父亲,也改变我的人生。
我一同事50多岁,就患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现在烟酒不沾,吃的食物有诸多禁忌,天天西药不断,一年四季没几天舒心的日子。他经常给我讲,老天给每个人都东西是有数的,50岁前天天醉生梦死,毫无顾忌,已经把老天给他吃的、喝的、抽的和用的耗尽了,再也没有剩余了,要么早死,要么限定你的消耗,他就是样板。我很同情他,但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这也许是命数吧。
平时我在想,身边很多人活得好好的,要么突然发生事故要死不活,要么突然重病一去不回,要么贪得无厌被抓,牢底坐穿。感觉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控制着他们。我认识一领导,红光满面,很少生病,健壮如牛,工作兢兢业业,对朋友很和蔼厚道,大家公认的人民公仆,没想到他刚满55岁,突然患了恶性胰腺癌,治疗半年不到,就去世了,大家感到心痛遗憾,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结局。
人生一世,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机缘巧合,没人说得清,弄得明。所以,就认定是命中注定。其实,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证明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妖魔鬼怪,没有什么救世主,命由天注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过去相信命运天注定,都是为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找托词、找借口。现在我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
净空法师关于出家人吃肉的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饮食是吃肉,而全世界学佛人不吃肉的只有中国人。中国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也是吃三净肉。梁武帝发心吃长素是读《楞伽经》时,佛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梁武帝非常感动,所以就自动素食。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吃素食,当然出家人就响应,以后在家人也响应,这是中国佛教素食之始。
佛教人不杀生,戒律上没有说不吃肉。佛陀在世是托钵,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是方便、慈悲。如果你素食,去托钵还要让人一定给你做素食供养你,这不是找人麻烦吗?所以,佛与弟子没有分别心,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泰国、缅甸小乘国家还是托钵,这个道理要懂。
素食对健康有决定的好处,而且如果整个社会都提倡素食,出家人出去托钵就方便了。在外国看到出家人吃肉,我们不会奇怪,但我们吃素食,人家看到我们很奇怪,因他不了解中国佛教史,所以我们要解释给他听,让他知道中国佛弟子何以素食。
净空法师关于能吃植物的开示
很多人会问,蔬菜也有生命,为什么能吃他们呢?以下是摘录净空法师的回答,出自《佛学问答》。
问: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於杀生。但同样青菜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割它下来吃,又为什麼不是杀生?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问得很深,人可不可以不吃东西?可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罗汉住在这个世间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到了色界天人饮食不要了,色界天是得禅定的人,得到初禅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这是功夫。我们在这个世间叫业报,你必须要有饮食,没有饮食你就不能够存活,你不能存活你也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总是冤冤相报,这个道理很深,给你说两个星期都说不完。必须要吃,你就想想看,你是吃人好、是吃动物好?这就有选择,你是吃你父母好,还是吃别人好?你不会吃你父母,你会吃别人。人跟动物比,你还是吃动物,不吃人;如果动物跟植物比,那你还是舍掉动物,吃植物。你一层一层比,你就晓得,就不一样。
植物是生物,但是它没有感情,就是说它没有报复的心,它没有怨恨心;你吃动物时候,动物有报复、有怨恨。招来什麼?来生的不如意,这个问题就严重。植物它不会,而且它长成之后它还希望你吃它,为什麼?它修供养,它也懂得修福。我们在澳洲自己种菜,我们的菜没有化肥、没有农药,而且长得比一般农场的长得好。我们让这些蔬菜听佛号、听讲经,就是用录音播放给它们听,对它们照顾非常周到。管理菜园的同修有天晚上作梦,梦到丝瓜来找他,它说丝瓜太老了,你应该赶快把它采下来,它已经很老了。他就觉得奇怪,第二天就到那个位置上去找,果然找到了,它是在叶子的背后,疏忽没有看见它,真的是太老了,老得什麼?不能吃了,所以就留它做种。你看看植物、花草树木都通人性,我们对它有恩德,它对我们也报恩,它报恩就是用这个来供养大众。这些事情你要好好的学习,你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万象。
为什么提倡素食?
——济群法师的解释
素食为我国佛教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可近百年来,大概是人们视野开阔的关系,对素食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学佛非吃素不可,否则不成其为信徒;有人则恰恰相反,以为学佛不必吃素,并举蒙、藏、锡兰、泰国等地区僧侣为证,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的确有必要讨论一番。
素食在人们心目中,大体与蔬食(吃菜)及不肉食相近,然依佛制戒律及整个佛教界情形来看,佛教徒并非绝对的蔬食主义者,因为蔬食中的蒜薤是不食的;也不是绝对的反对肉食者,在小乘戒律中允许吃之净肉。至于平常所说的不食荤,荤是荤辛,指葱蒜薤韮等臭味极重的东西。
依小乘戒律,佛世僧尼是允许吃肉的,如《四分律》所说四种药的时药中,就有鱼肉二种,《四分戒本》九十波逸提的第十条,是对鱼肉的规定,也说明了可以吃肉。这是因为当时的僧尼们过着乞食生活,只能随施主家所有的,乞到什么就吃什么,那里还能随你选择呢?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就是对于施主供养的肉食,假如看到他是为自已而杀的;或听说是为自已而杀的;乃至怀疑特为供养自已才杀的,本着不杀生的慈悲精神出发,都不能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肉食,众生由我而死,本可以避免而不知避免,是违犯不杀生戒的。所以佛法的遮禁肉食,并不因为它是肉,而是因为杀生,在不是为你而杀的情况下,那种三净肉在小乘戒律中是不禁止的。
中国乃北传佛教,流传的大多是大乘经论,弘扬大乘思想,在大乘经典中,明朗的宣说,佛弟子不能吃肉。如《楞伽经》说: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略有十种:一者、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二者、狐狗人马、屠者杂卖故;三者、不净乞分所生长故;四者、众生闻悉生怖故;五者、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六者、凡愚所习,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七者、令咒术不成就故。八者、以食肉见形起识,以染味著故;九者、诸天所弃,多恶梦,虎狼闻香故;十者、食种种肉,遂啖人肉故。
不能吃肉的原因很多,这里面单举十种。《涅盘经》也说:
从今日后不许弟子食肉,观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水陆空行有命者怨,故不令食。
此外还有《梵网菩萨戒经》、《楞严经》、《央掘摩罗经》等都反对食肉,因为菩萨道是以慈悲为本,吃肉是不慈悲的表现,又有种种过失,所以不能吃。
从小乘戒律的允许吃三净肉,到大乘经律的坚决反对吃肉,与僧团的演变很有关系。比丘们起初过着乞食生活,随着佛教的弘扬,得到了国王和信徒们布施来的广大土地和大批粮食,僧团由原来的一无所有转为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僧团的土地由净人耕作,伙食由净人办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可以不吃肉。所以在印度大乘佛教隆盛的时代,是禁止吃肉的。
中国提倡僧尼实行素食始于梁武帝,在《广弘明集》卷二十六载有梁武所撰的《断酒肉文》,帝见当时有些僧尼吃肉喝酒,以为同大乘经文相违背,想到人主有匡扶佛教的责任,才号召僧尼必须断绝酒肉,否则将以国法、僧法处治。佛教的乞食制度,在我国末曾实行,中国寺院自古以来大都拥有庙产,或过着自耕自煮的生活,这为不吃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有人想吃肉,就必须自杀、自卖、或自煮,试问怎能不犯戒呢?不要说大乘经律,声闻戒律也是不会许可的。
有些人为了自已吃肉的需要,而引证泰国、缅甸等僧众的肉食为例,提出了中国僧尼也不妨吃肉,这是不究实情,顺从私欲的妄说。众所周知,泰国等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实行乞食制度,我们自然不能与之相比。又如蒙、藏地区的佛教徒,也是肉食的,因为蒙、藏是畜牧区,主要的食品离不了牛羊,在这种环境下,不吃肉是不太方便的。汉地根本不存在这些情况,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吃肉。
五、荤辛为何要禁止
荤辛,是气味剧烈之蔬菜的统称,通常说五辛或五荤。关于五辛的名称,经律中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就多数言,叫做葱、蒜、韮、薤、兴渠。这五种菜具有强烈的刺激能力,吃了之后,又能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僧团的和谐,所以为戒律所禁止。
五辛,在小乘律中只提到蒜,像《四分律》比丘尼戒单堕第七十条中说:
若比丘尼啖蒜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罗,式*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不犯者,或有如是病,以饼里裹蒜食,若余药所不治,唯须服蒜差,听服,若涂疮不犯。
有病因缘,非食蒜不能治愈,戒律才开许,吃了蒜后,为了不影响大家,律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僧祗律》中说:
(蒜)服己,七日不得卧僧床褥,上僧厕,入僧浴室、温室、讲室、食屋、受僧次请,乃至说法布萨,一切不得住;不应绕塔,若塔在露地者,得下风遥礼,至八日澡浴,浣衣,熏已得入众。
在一个团体里,如果大家都食蒜,不会有什么特殊感觉,倘若只有一、二个人吃,那种由食蒜后发出的臭气,其他人绝对无法忍受。所以,吃一次蒜要与大众生活隔离七天,等他身上臭味散尽了,沐浴更衣后,才能回到大众中生活。
禁食五辛是大乘经律中提出的。如《梵网经》中说: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答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此中大蒜,又称胡葱,史传张骞出使大宛,从胡地取回;慈葱,就是葱,由茎叶慈柔得称。兰葱,有说是小蒜,有说是韮菜。茗葱,一名山葱,生长于山泽中,有说就是薤。兴渠,据传汉地没有。
五辛既不同酒,能使人神智不清;也不同肉,吃了有违慈悲本怀。菩萨戒中为什么要禁止食用呢?《楞严经》说: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食,熟食发媱,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一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舔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本为说法,非毁禁戒,赞媱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食用五辛生媱增恚,善神远离,魔王引诱,生毁禁戒,死堕地狱。《楞伽经》也说:
一切肉与葱,及诸韮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饮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觉,从觉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酒肉葱韮蒜,悉为障圣道,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这将吃葱蒜的过失,与饮酒吃肉相提并论,原因是它们都能增长爱欲,障碍圣道,所以不能食用。
吃肉等同杀生
相关佛经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大乘入楞伽经》
大慧!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无有人杀害众生,由人食肉,若无可食处处求买,为财利者杀以贩卖,为买者杀,是故买者与杀无异。是故食肉能障圣道。是故我说食肉是罪,断如来种,故不听食。——《大乘入楞伽经》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大乘入楞伽经》
善男子!我出于世为大众说食众生肉,无有是处。若食肉者,无有慈悲;无慈悲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师。——《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首楞严经》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首楞严经》
对于初发心的人,可以让他们先吃三净肉,最后时机适合,再对他说:“吃肉等同杀生!”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
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忽泣作人语,曰客曰客吾语汝,我亦曾作富家子,汝曾为鱼登我俎,今我为鱼填汝肚。」说明了吃肉的人,堕入地狱道、饿鬼道之外,还要转生为各类畜牲,以偿还血肉债。
自己不杀生,买别人杀好的来吃可以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至於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在那?就很少人去探索了!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动物和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由於我们的购买,便有人帮我们杀好,这种借刀杀人的间接杀生,使我片想求的功德都求不到,而造成家庭不平安、身体不健康、儿女不孝顺、事业不顺利...等,种种的不如意。从另一方面说:吃肉对修学佛法,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入楞伽经》上说:「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
《楞严经》上也说:「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因此,一个吃肉的人,是得不到天龙八部的护持的,所以他的道业很难有所成就,人生的不如意事,也自然的增多了!
三净肉可以吃吗?
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三净肉」。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三净肉的本未原委吧!
《涅盘经》里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叁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
如今释迦牟尼佛已涅盘二千多年了,那有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的道理?这可在《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尼(戒律),坏乱正法,诽谤於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又说:「大慧!我於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众生修学佛法。当他要离开这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他说:「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假如还有人不明白佛陀的旨意,而说三净肉可以吃,那他要背什麽样的因果呢?佛说:「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因此,不但我们自己不能吃叁净肉,也要告诉别人叁净肉不能吃。
肉边菜能不能吃?
既然一切肉都不能吃,那么在交际应酬中,不吃肉,只吃肉边的菜——肉边菜,行吗?
涅盘经内迦叶问佛说:「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说:「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
由这段开示可知,肉边菜是需要将肉和菜分将,再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能食用。但这是僧人乞食的时候,在客观环境上,一点变更的方法都没有的情况下如此。
于楞伽经最后一段有描述为何要素食的理由,以下简单节录让前贤参考
1.楞伽经: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尝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2.梵网经菩萨戒本: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3.楞严经: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朝鲜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韩国?什么时候独立的?
朝鲜最早称新罗,后称高丽,1392年建立朝鲜王国。1896年在内忧外患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上世纪初为日本所灭,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美苏两国以38线为界分管南北朝鲜。1948年北朝鲜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建立大韩民国,不久朝鲜半岛陷入内战。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军在朝鲜半岛开战,至1953年战争结束,战乱暂歇,朝韩两国国界回复到38线,半岛局势才基本稳定。这样的局势一直延续至今。
冰岛这个国家实力如何?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地?什么时候独立的?冰岛(冰岛语:Ísland,全称冰岛共和国),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北欧五国之一,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万,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冰岛地处大西洋中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适宜。
根据《殖民之书》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维京人殷格·亚纳逊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盖尔人奴隶。1262至1918年冰岛成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后属丹麦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
冰岛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北欧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第13位,冰岛是北约成员国中,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备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岸警备队承担国防任务。
新疆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汉朝时期(公元前138年)是中国领土,期间多次被入侵与收复,唐朝收复后,宋朝丢失,明朝只收复一部分,清朝最后一次收复,故土新归,所以叫新疆。大部分时期属于中国。
古代西域比现代新疆大,沙俄在清朝侵略西边和北边一部分。
真正原住民或迁走或汉化。维族是后来者,明朝12世纪迁入。
克什米尔集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说起历史就不靠谱了,中国,蒙古、印度还有古代西域的一些国家都可以说历史上拥有过克什米尔,但是现在就是印巴2国所有了
重庆在宋代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赵佶即位,是为宋徽宗。徽宗专好享乐,对朝政毫无兴趣。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等。赵佶的生活糜烂,喜好逛青楼。还大兴土木,听通道士所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为艮岳。艮岳方圆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胜地。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徽宗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搜刮奇石,是为花石纲,引得民怨沸腾。徽宗不理朝政,政务都交给以蔡京为首的六贼。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兴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达了一个禁止元佑法的诏书。此即谓元佑奸党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徽宗本人好大喜功,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后,便于重和元年春,派遣使节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双方商议两国共同攻辽,北宋负责攻打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过去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改缴金国。此即为海上之盟。但宋朝军队却被打得大败。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营、平、滦三州。宣和七年,金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其子钦宗。钦宗患得患失,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来保卫东京。虽然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靖康元年九月,太原沦陷。十一月,开封外城沦陷,金军逼迫钦宗前去议和。闰十一月卅日,钦宗被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银。钦宗因此大肆搜刮开封城内财物。开封城被金军围困,城内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在少数。靖康二年二月六日,徽、钦二帝被废,贬为庶人。七日,徽宗被迫前往金营。金朝另立张邦昌,建立一个名为“大楚”的傀儡政权。徽钦二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史称“靖康之变”。徽宗被封为昏德公,钦宗被封为重昏候。最后两人客死异乡五国城。尽管徽宗在朝政上毫无建树,但无庸质疑,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无与伦比。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在中国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徽宗独创瘦金体,并重视书画事业。翰林书画院的地位大幅提高,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提拔。就连其子赵构也受到薰陶,成为杰出书法家。与此同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早在宋徽宗即位之初,都城附近的河南府(今洛阳市)地区,有些地方已经“贼盗公行,杀人无忌”(《说论集》卷三《上徽宗奏论永安县强盗》),建中靖国(1101年)后,京东、河北、河东、荆湖、两浙、福建等地,都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数千人,他们“白昼出到,吏畏不敢问”(《宋史·石公弼传》)。宣和(1 119年)以后,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更广,次数更多,规模也更大了。两浙等地有方腊、吕师囊、仇道人、陆行儿等的起义,起义军人数多达百万,京东等地则有宋江、贾进、张仙等的起义,众至数十万;河北等地有高托山、张迪等的起义;京哉、京…名人名将有李纲,种师道等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种师道(1051~1126)中国北宋末年名将。字彝叔,洛阳人。以荫补三班奉职,后知德顺军。政和六年(1116),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八年,徽宗命其率军修筑席苇平城,城未就而夏军骤至。他佯示与夏军决战,暗派偏将曲充率军出夏军侧翼,扬言宋援军至,乘夏军犹疑之际,命部将杨可世率部出其后,姚平仲率精骑急击之,大败夏军。靖康元年(1126)金军大举南下,宋廷令种师道为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部 1.5万人往东京(今开封)增援。种师道进至洛阳,闻金军已临东京城下,遂用疑兵计,号称百万大军,张旗击鼓而进,急至汴水南。金军不知虚实,移寨自固。种师道至京,朝廷已与金朝议和。金军回师时,他建议乘其半渡击之,钦宗不许。金军撤退后,被命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出屯滑州(今河南滑县)。他建议朝廷屯兵于沧(今河北沧县)、卫(今河南汲县)一线,防止金军再次进攻。宋廷以为金军初退,不宜劳师,没有采纳。不久金军又大举进攻,他请钦宗暂避长安(今西安)。朝廷以为种师道怯敌,将其召还。同年十月卒。(来源:)种氏名将——种师道知兵有谋却敌虏——宋代名将种师道种师道(“种”读ch6ng),字彝叔,洛阳人。生于宋仁宗皇佑三年(1051年),卒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将领。种氏三代为西北名将,他‘的祖父种世衡即为镇守西夏的将领。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亲切地称他为“老种”。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而后京师失守,不久种师道病逝。种师道幼年,拜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师。他本人以儒为主,兼融道、法。步人仕途,首任熙州(今甘肃狄道)推官,后为原州(今宁夏固原)通判及秦凤路(即陕西路,治京兆,即陕西长安)常平等职。后来因事冒犯奸相蔡京,妄加“诋毁先烈”的罪名,没入党籍,屏废十年。而后,由于种师道是将门之后,又被起用为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泾原(今宁夏泾源)都铃辖、统领怀德军,驻军北宋和西夏交界的边防线上。从此种师道由地方行政长官转为率兵的将领。西夏起兵,虎视中原,宋徽宗命太师童贯率军征讨。童贯,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虚张声势。徽宗不放心,又召种师道询问策略,种师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们可以反击;但是我们讨伐西夏,实在难于取胜。轻举妄动,惹事生非不是上策。”宋徽宗把种师道的意见转告童贯,童贯哪里肯听!还想从内地挑选弓箭手充实新拓边塞。宋徽宗看出童贯确实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征询种师道的意见。种师道很有见解地说:“我担心内地调兵尚未成功,边防可忧之事已经发生。”徽宗觉得很有道理,便赐给他金带将军服,夸奖他说:“师道是我亲自提拨的将才”。种师道也荣升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童贯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种师道听说后便不敢接此重任。宋徽宗又改任他为崇福宫提举,接着又改任西安(今甘肃海原)知州。此后,种师道在童贯手下任都统制(领兵统帅,兵罢则省,宋制,出兵拜帅,赐予帅印;兵罢收回帅印,取消兵权),拜保静军节度使。童贯再次策划伐辽。当时辽国正被女真族搔扰,而且步步逼近。种师道劝阻童贯说:“打个比方,我们的邻居家有一伙强盗正在抢劫财物,我们不去救助,反而乘人之危,也加入强盗队伍,插手抢劫,实非正义之师所为”。童贯不以为然,坚持伐辽。而辽军早有准备,鼓噪而来,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幸亏种师道事先备有巨梃,才避免了一场大的惨败。不久,辽派使者人宋谋求议和,共同对付女真。种师道建议童贯答应辽使的要求,童贯不仅不听,还私奏种师道通敌。奸相王黼不辨真假,勃然大怒,立即将种师道削职,由当时任河阳三城(河阳,今河南孟州;三城:南城、北城、中弹城)节度使的刘延庆取代。直到刘延庆后来遭到惨败,宋徽宗才想起他“亲自提拨的将才”这句话,于是又起用种师道为宪州(今山西静乐南)刺史,知环州(今甘肃环县),恢复了种师道保静军(今宁夏灵武西北)节度使的职务。徽宗宣和八年(1126年)初春,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北宋京城开封。胆小如鼠、媚骨十足的宋徽宗见兵临城下,便慌了手脚,在童贯等人簇拥下逃命。继承皇位的宋钦宗(改元靖康)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在寒风败草,枯木冰花和一片肃杀的气氛中等待着各路勤王军队的到来。种师道率西路劲旅奉诏日夜兼程。行至西京洛阳,便知金兵屯于开封城下。幕僚们建议:“金兵凶猛,我部可暂时驻扎汜水(今河南汜水西北),以保万全”。种师道说:“驻扎汜水,正说明我们兵寡,无勇无谋;勇往直前,却让金兵揣测不透,难料虚实。再者,京城得知援兵将至,会士气大振,我部岂能忧敌!我们不仅要前进,还要大造舆论,搞得沸沸扬扬,势如破竹。”部队继续前进,沿途散发传单(揭榜),声称“种少保领兵百万而来”,直抵开封城西。金兵见西路大军由种师道率领,气势汹汹,如同潮水一般而来,便稍稍北撤,不敢轻举妄动。种师道领兵到了开封,宋钦宗派尚书右丞李纲迎接并犒劳将士们。种师道人见钦宗,钦宗问:“金兵大军压境,卿对眼前国事如何看法?”种师道回答说:“金人不懂兵法,孤军深入是在送死,岂能让他白白回家!”钦宗说:“我已决心议和,还是向金人妥协为好”。种师道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议和”、“妥协”其实就是投降,但他不敢说出口,镇定一会之后答道:“我是一名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卫大宋江山社稷和陛下,其它的我全然不知。钦宗听后,觉得甚合心意,使授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统率各路勤王大军,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兵马大元帅。各路大军到了开封,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将军所率重兵因路途遥远难行尚未到达。种师道原以为待各路勤王部队到齐后共商对策以克敌制胜。不料,熙河(今甘肃境)领兵姚仲平(又作平仲)到京后,立即提出“和,不必战;战,应从速”的主张,并得到兵部侍郎李纲的赞同。种师道用兵老练持重,他以为“不和即战,不战即和”是偏激的急躁冒进。然而钦宗更是急不可耐,屡屡督促种师道出战。种师道一再讲明原因利害,待种师中领兵抵京,集中优势兵力出战不迟。可是钦宗决计立即袭击金人兵营,由于金兵早有防备,结果宋军大败。当时北宋王朝,文有李纲,武有种师道,如果君臣齐心,上下团结,是完全可以抗拒金兵的。然而君昏臣奸,江河日下,摇摇欲坠的北宋王朝已是濒临绝境。宋军大败之后,种师道以为还可以收拾残局,上奏钦宗和宰相李邦彦说:“今日虽败,明晚再袭,出其不意,金兵定然难防”。钦宗默默不语,李邦彦坚决反对,并主张立即向金人割地投降,还策动钦宗解除了李纲的职务。宋钦宗和李邦彦的投降举措,激起京城军民的怒潮,一致要求罢免李邦彦,起用主战派李纲,军权由种师道掌管。钦宗被迫恢复李纲的职务。军民齐呼:“我们要李纲,要种大人,不要李邦彦!”种将军赶到军民中间,热烈、壮观的情景使种师道掉下了热泪。李纲、种师道立即下令:凡英勇杀敌者,皆予重赏!金兵迫于军民的激愤,又看到李纲、种师道掌权,文武伺心,才下令撤军。东京军民保卫战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金兵北撤,种师道以为应该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机会,可以在金兵渡黄河的混乱时机聚歼,然而钦宗担心金兵卷土重来,再次招惹祸端,因而他不但不听种将军的意见,反而再次收回种将军的帅印。御史中丞许翰奏请钦宗不可撤掉种师道的军权。钦宗则以为“师道年迈,将以何用?”并命许翰去看望种师道。许翰见了将军,说明来意。种师道看到国家存亡之秋,针对形势分析了双方军情,谈了自己的意见,他以为:“我众敌寡,我军可以扼守要道,分兵结营,断其粮道,大可获胜。”许翰听了,以为老将军思路敏捷,智慧清晰,并未衰老。正当此时,金兵南下,钦宗无奈只得起用种师道,把他派往前线抵御金兵。种师道以国家安危为重,不顾年迈,接受了钦宗的任命,悦快地走马上任。行前,他上书钦宗,请求朝廷准许集中优势兵力破敌,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今河北沧州)、卫(今河南濮阳)、孟(今河南孟州)、滑(今河南偃师)一线设防,以防金兵。但是满朝无识之徒和庸碌之辈,以为金兵已退,何必兴师动众。种师道的正确建议因此未被采纳,领无设防之兵,打无准备之仗,是难于获胜的。正当种师道左右为难之时,传来噩耗,他的弟弟种师中将军战死在榆次(今属山西省)。太原被金兵攻陷后,钦宗又命种师道巡视边防。种师道估计金兵将大举进攻东京,急忙上疏请钦宗赴长安避风,而朝臣舆论则说种师道胆小怕事,于是又被钦宗召回东京。种将军一路风尘,加之精神郁郁而身染重病。到京不久便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六岁。由于北宋王朝皇帝昏庸,宰辅奸佞,每在关键时刻不采纳种师道的建议,不接纳种师道进谏。种师道去世不久,当年十一月金人渡过黄河南下。钦宗诏康王(赵构)与金议和。闰十一月,金兵围东京。诏河北守臣尽起军民入援,结果无济与事,月末金兵陷京师。北宋百官军队乱作一团,康王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开大元帅府,大索京城金帛,并割地两河予金。这时在沧州为臣虏的钦宗顿足追悔地说:“因为不听种将军的话,才落得如此的可悲下场。”说罢便跪倒在金兵面前。宋朝名臣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伯纪,福建邵武人,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代表作为《六么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其中《六么令》以江烟水云歌月以及玉树疏钟古寺高楼等背景映衬词人“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之感古伤今之情怀和“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之坚韧不拔之操守,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政和二年(1112)进士及第。五年,任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他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四川奉节白帝城)。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为利用李纲的声望,起用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其时,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定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援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任宰相仅七十五天,就被驱逐出朝,不久贬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继又流放到海南岛的万安军(今广东儋县东南)。直到建炎三年(1129)底才获自由。建炎四年,李纲回到邵武居住。此后,于绍兴二年(1132)二月至绍兴三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后改湖南安抚使),又于绍兴五年十月至七年十一月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他虽然被排斥在外,但一直关心国事,一再上疏陈述政见,继续反对屈辱投降,支援岳飞抗金斗争。绍兴十年正月卒。而北宋末年的名风名俗的生动再现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著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著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著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巨集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著。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BVI属于哪个国家还是独立的BVI(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是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缩写,又译英属处女群岛,属英国是受英国保护的地区,是英国联邦国家之一。
BVI位于加勒比海地区,波多黎各以东,小安的列斯群岛中背风群岛的北端,面积153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气候,首都为TORTOLA。
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两项支柱产业为旅游业及海外离岸公司注册。世界众多大银行的进驻及先进的通讯交通设施使英属维京群岛成为理想的海外离岸金融中心。有250000个海外离岸公司已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这使英属维京群岛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海外离岸投资中心之一。
麻栗坡老山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中国
历史上琉球群岛属于哪个国家冲绳历史上是琉球国的所在地。自古以来与中国、朝鲜及台湾岛(当时称为小琉球)、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并和古中国的风俗文化、食物、材料、建筑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琉球文化深受中国影响。
14世纪初,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3个小王国,公元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分别受到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15世纪初,该群岛又形成统一的琉球国,但仍向中国封建统治者朝贡。1609年,日本萨摩藩(岛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后,琉球王虽向明朝与萨摩藩同时进贡,国王仍受中国册封,而且一直延续到清朝。
1872年10月,日本明治***未与中国商量,强行废琉球国为琉球藩。1879年3月,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绑架到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灭亡。琉球的大臣向德巨集、林世功等人流亡清朝,要求清***向日本施压使琉球复国。清***与日本曾就琉球问题多番谈判未果,直到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清***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对琉球失去发言权。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人类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国家是什么时候,是哪个国家?大约公元前3500年,也就是5500年前,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西亚两河流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音译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比巴比伦早一千多年
日本半岛在历史上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首先,日本列岛不是半岛,是群岛。其次,日本由于其地理位置、运气等等原因,一直以来都是独立国家,只有在二战之后被美军占领过,但并未成为他国的领土。另外,自从传说中的“天孙下凡”以来,日本皇室自始至终就是那一家,从未改朝换代。如果将来日本一直保持帝制的话,也许还会一直传下去,达到“万世一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