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的问题,以及和儿子是前世的情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儿子是什么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儿子是什么儿子是妈妈前世的情人,今生的守护神。
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之铁证如山:
1、爸爸下班回家后的第一句话。没女儿之前,爸爸每次回家,第一句话都是:老婆,我回来了。现在的爸爸,每次回家都是:女儿啊,爸爸回来了!妈妈直言爸爸变心了。
2、爸爸的原则。有女儿前,爸爸很讲原则,跟老婆约定以后有孩子不能宠着她,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女儿后,女儿一撒娇,除了天上的飞机地上的坦克,女儿想要什么,都想尽办法去弄来给她,所谓的原则早已被跑到九霄云外了!
3、家里的电视节目。没女儿之前,妈妈都霸着电视看娱乐新闻和日韩电视剧。有了女儿之后,爸爸总是“抢”来遥控器,转台《熊出没》和《超级飞侠》之类的。妈妈只能窝到房间的电脑里看剧了。
女儿像爸爸:
都说女儿长得像爸爸,儿子长得像妈妈,对照了身边很多案例,好像的确存在这样的规律。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长相基因从父母那里遗传的概率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半像爸爸,一半像妈妈。
当出现孩子长相更像夫妻其中一方时,从基因角度来讲,是因为某一方的基因比另一方的更强,例如女儿像爸爸,那说明爸爸五官中显性基因比妈妈的更强大。
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常听到「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而且许多爸妈都觉得:女儿就是天生黏爸爸,儿子就是天生黏妈妈!亲子间真的会异性相吸吗?七夕情人节即将来到,育儿邀请两位本身是爸妈,而且都有儿有女的「好」专家,来和大家一起深入探究:父女或母子的相处宛如前世的情人,是真的吗?如果小孩很明显的偏爱爸比或妈咪,双亲地位该如何平衡?而不受孩子重视的一方,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呢?爱妈咪应是孩子的天性?
小孩最爱的人应该是妈咪?孩子黏妈妈是天经地义?还是会因为孩子性别的差异,而特别喜欢妈咪或爸比?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王意中表示,与其说小朋友天生爱妈妈,倒不如说,妈咪从怀胎十月到孩子出生,便扮演了许多照顾的角色,而且对于宝宝来说,第一个认识的人就是妈妈,最初情感的建立,也是和妈咪的亲子关系。同时妈咪不论在照顾小孩的细腻度,或是整体亲密相处的质跟量,相对来讲,通常都会比爸爸来得多。
自由创作者/婚姻亲子议题讲员文雅怜也谈到,即使是强调两性平权的现代社会,妈咪依然经常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尤其是在哺喂母乳的过程中,妈咪很容易便需要和宝宝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吃喝拉撒睡等生活作息也都是由妈咪打理,宝宝相对的会比较黏妈妈,因为宝宝生存的方式本来就会跟妈咪比较紧密。
所以,实际上一开始照顾的多半是妈妈的角色先进来,孩子熟悉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心跳、妈妈身体的温度…等等,而对小朋友来说,爸爸的照顾时间相对是短的,可能不像妈咪哺喂母乳的亲密连结和肌肤接触,或是妈咪长时间把孩子抱在身上,因此孩子对妈咪的情感是特别的,也较容易从妈妈那边得到安全感和稳定感。
延伸阅读:父女共舞超有趣,跳舞热情大喷发
不过王意中心理师指出,当孩子逐渐学会走路了之后,爸爸的角色便开始加重了,尤其是陪孩子玩。对小朋友来说,游戏是很重要的事情,而爸爸通常比较具有玩心和冒险心。同时这个时期的小朋友,不再是被动的被大人抱起移动,可以主动的自己走向爸比或走向妈咪,所以谁对他好、谁懂他、谁照顾他、谁陪他玩、谁细心的对待他…孩子都能感受得到,并且会善意的回馈给妈咪和爸比。
女儿为何像爸爸的前世情人?
至于「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虽是近代才逐渐流行的一句话,但是相信这句话的人却不在少数,看到女儿黏爸爸、跟爸爸撒娇,大家都觉得好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女儿真的会特别喜爱爸爸吗?或是爸爸自己对女儿也有特别的关爱之情?
当传统父权变为新好男人王意中心理师谈到,现代社会多是双薪家庭,男女之间在家庭中的分工与界线已不像传统社会那般壁垒分明,「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逐渐淡化,虽然大部分的妈妈仍是育儿工作的主力角色,但爸爸的参与度也不断与时遽增。同时父亲以往较为阳刚的形象,也转为比较柔性的对待孩子,甚至兼具了女性的细腻度;而时代新女性的妈咪形象,也从传统的相夫教子足不出户,转为独立自主,处事果决,拥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因此父母双方原本既定的性别特征与行事风格,在现代社会都进行了融合并行与互相吸取优势,能够一同进行教养子女的工作。
文雅怜也表示,以往重男轻女的农业社会,往往需要男丁来从事粗重的农耕等家务,并且男性还被赋予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女儿则被认为对家里无法有太多贡献,而且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所以女儿在家庭中通常不是受重视的角色。再加上传统的父权时代,父亲是较为严肃,且不擅于对孩子表达情感的「无口男」,也许只是像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的父亲形象,虽会为孩子默默的付出,却并不会亲口说出对孩子的关爱(爸爸心里爱,但爸爸不说!),也不会跟女儿那么亲,会较为重视儿子的教育与培养,因为儿子未来将是一家之主,甚至肩负了兴旺家族、光宗耀祖的使命。
延伸阅读:安全型‧焦虑型‧害怕或忽略逃避型,4种依附型态决定母女关系好or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女权意识的抬高,男性角色不但逐渐塑造出「新好男人」的形象,爸爸会亲身参与养儿育女的生活,不再只是单纯的赚钱养家却与儿女生疏,同时现代的爸爸也不像传统的爸爸那么「安静」,会和孩子有更多亲密关爱的对话。特别是有女儿的爸爸,会像照顾小公主般的对待女儿,尤其女孩通常比男孩更为乖巧贴心,便更容易掳获爸爸的心;而受到爸爸细心呵护的女儿,也通常会更喜爱跟爸爸亲近和撒娇。因此文雅怜认为,之所以有「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一说,其实是时代驱使了这样的迹象,同时越是都会化的社会越是明显。
爸爸本身对儿女不同的期待
文雅怜并指出,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小女生通常会比较静态一点,不像小男生的活动量那么大,所以相对会比较安静比较好带,不会像个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动个不停。另一方面,把女儿装扮成漂亮的小公主是很有乐趣的,男孩子的服装打扮则较有限制,变不出太多花样。所以文静乖巧爱撒娇的小女生特质,加上可以打扮得像洋娃娃一样可爱(或是看起来像缩小版的太太),都是很容易让爸爸把女儿当成心爱小情人的原因,同时爸爸也会特别重视女儿对待自己的态度和反应,并连带的去修正自己对女儿讲话的方式。于是原本阳刚的父亲,就变成了对女儿轻声细语温柔无限的「大情人」罗!
但是爸爸对儿子的期待可能就会不太一样了,也许是由自己的父亲传承而来,也许是自我性别形象的投射,会认为男性就是要有肩膀有责任感,以后要能撑起一个家,并要具备保护自己和保护别人的能力。所以许多爸爸可能会像教练一般***自己的儿子,加上小男生的天性比较顽皮好动,虽然尚不致于像传统观念的「不打不成器」,但爸爸也可能认为需要采取相对严厉的教养方式,才能管得动儿子。
爸爸对儿女的差别宽容值王意中心理师并指出,其实不论是爸爸对儿子,或是妈妈对女儿,都可能会以自己对性别形象该有的作为,来要求同性别的孩子,比如男性就是要刚强坚毅,女性就是要气质优雅。而当孩子尚未达到父母的期待,或是父母持续不断的要求成果,便不自觉的释放了压力给孩子,像是指责的语气或是失望的叹息等,甚至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孩子其实都会感受得到,便可能连带的让亲子关系有些距离。但是异性的亲子间就比较没有这样的框架,所以爸爸可能会忘情的疼爱女儿,女儿也相对觉得爸爸是全世界对她最好的人,就会因此对于双亲的态度有些差异。
另一方面,爸爸对于儿子和女儿的忍受度与宽容值也通常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同样是破坏了爸爸的物品,爸爸面对女儿可能会不忍心太过苛责,而且男性的绅士风范原本就习惯多让著女性,何况又是年纪那么小的可爱女儿。但是儿子因为平常可能就比较调皮捣蛋,再加上父亲本身寄予儿子的「厚望」,会认为如果不从小好好管教、严格要求,儿子就会离爸爸心目中的期待越来越远,所以爸爸对待儿子,不论在态度做法和讲话语气上都会相对显得比较重,务求让儿子立马知错幡然悔改。不过,爸爸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小孩好,不论是儿子或女儿,只是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一些互动上的差异。
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儿子也像妈咪的前世小情人?如果爸爸和女儿的相处宛若前世的情人,妈咪和儿子同样也会异性相吸吗?还是儿子会特别喜爱温柔的妈咪呢?
母亲的温柔形象与安稳力量文雅怜认为,与其说儿子特别喜爱黏妈妈,其实还是要看孩子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前面提到的爸爸与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些都是会交互影响的。但是不论小男生或小女生,一般来说仍会相对的比较喜欢温柔的妈妈,这也来自于一般对于母亲包容慈爱的形象,以及期待妈妈柔性稳定的安抚力量。
不过现代家庭已不尽然都是严父慈母的组合,可能是慈父严母,爸爸是更温柔的角色,也可能妈妈反而是更具冒险心,带着孩子疯狂玩乐的角色,而孩子比较偏爱和爸爸或妈妈相处,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当孩子在身体觉得软弱的时候,或是疲惫的时候、心灵上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比较倾向去找能够柔性依靠、温柔慰藉的对象;而若是孩子希望探险、运动、寻求***,也会很自然的去找能够陪他尽情玩乐的对象。所以文雅怜表示,儿子不一定特别黏妈妈,但是在想睡觉、身体不舒服、或是感到软弱、面对陌生环境的时候,孩子会比较倾向去找主要照顾者,以寻求内心安稳的力量。而这样的对象,通常都是花费最多时间与心力照顾孩子的妈咪。
妈咪也对儿女有着不同的期待不过相较于「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似乎比较少听到「儿子是妈妈前世的情人」?王意中心理师谈到,在提到「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这句话时,许多爸爸其实多少受到了心理暗示,便很自然的往这样的趋势发展。加上前面提到女儿往往比儿子贴心乖巧,因此小女儿要去扮演小情人的角色,对爸爸来说便是满理所当然的,爸爸也会像一把大伞、一棵大树一般,细心保护着宝贝女儿。
不过如果是儿子来扮演妈妈的小情人,就不一定是如此「两情相悦」的情形了,因为小男生通常都是精力旺盛、爬上爬下,妈咪也很可能在一旁用较严厉的态度遏止孩子吵闹或捣乱,所以这样的画面是比较难构成大家对于「儿子是妈妈前世的情人」的想像。但当然也是有贴心乖巧的小男生,常常融化妈咪的心,或是儿子也有特别喜欢和妈咪撒娇「示爱」的时刻…只是相较于小女生来说,比例和频率可能会稍微低一些。
此外,妈咪对待女儿,其实也多少会有一些身为同性形象的要求,比如讲话要轻声细语,举止要从容优雅,体态不能过胖(也是包含健康考量),以及许多对于「美」的认知,都希望女儿可以达到妈咪的期望。但若这些期盼过于殷切,或是让女儿感受到压力,女儿就可能会觉得和爸爸相处更为自在快乐。
孩子其实会自己区分爸妈的「功能」?如果爸妈共同照顾孩子的质与量落差不大,通常比较不会出现单方面一定要黏妈咪或是黏爸比的情况,而且孩子其实会自己区分爸妈的「功能性」!
幼儿由重复的习惯得到安全感文雅怜指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很需要「重复不变」的生活习惯,比方睡觉就是要妈咪陪,刷牙就是要爸比陪,甚至故事书也会重复去读几本特别喜欢的。这是因为在重复的过程当中,孩子会得到熟悉的感觉,所以他会认为陪他睡觉就是妈咪的事情,如果临时变成爸爸要陪他睡,孩子可能就会有排斥的情绪出现,因为跟他的「睡前仪式」(SOP)是有冲突的,若没有重复他的既定经验和习惯,让睡觉这件事突然变得陌生,孩子便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而且不喜欢,也比较难以安稳入睡。
所以重复的习惯,会让孩子感到安稳放心,比如「睡觉」这件事从小是建立在与母亲的依附关系,也建立了孩子的安全感。但是到了2、3岁之后,孩子开始喜欢更多对外的探索,而这时若是换成爸爸带孩子出门玩乐,并在一旁陪伴保护,孩子也会建立起爸爸和玩乐这件事情的连结,并和爸爸之间产生特殊的仪式与特殊的回忆,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紧密度。
孩子像钟摆选择父母不同特质文雅怜接着谈到,虽然孩子通常在感到软弱时会寻求妈咪的温柔与拥抱,在想要探险时会寻求爸比的带领和保护,但是孩子其实也会随着人生发展的需要,或是他本身的个性与喜好,分别在父母亲不同的特质上找到被满足的点,便有可能像钟摆一般,有两三个月特别黏妈咪,过了一阵子又特别黏爸比。
王意中心理师也举例,比如有些孩子从小睡觉要喝母奶,已经熟悉妈咪的味道和温度,便特别喜欢和妈咪一起睡;或是觉得和爸爸一起睡,爸爸可能胡子刺刺的、粗手粗脚的,甚至会打呼,就比较不喜欢跟着爸爸睡。但是以玩乐来说,爸爸和小男生玩起来的宽容值通常都比较高,在一个范围内都允许孩子尽情玩乐,如果是妈妈可能就会顾虑较多的安全性,所以小男生特别会在爸爸身上看到更多玩乐的可能性,尤其妈妈不能接受的玩法,爸爸大部分都会同意。于是小朋友慢慢的就会自己去选择,吃喝拉撒睡要找谁,休闲娱乐要找谁,身体不舒服要找谁,甚至发脾气要找谁…自然而然的将爸妈的「使用功能」大致区分。
另一方面,孩子其实一直是以进行式转变的模式,并不一定会永远黏妈妈或是永远黏爸爸,可能有时候觉得和爸爸做某件事情特别有趣,但是过了一阵子,又觉得跟妈咪一起做这件事也不错。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些关系又会一直在变动。不过前提是,父母给予孩子都是满满的爱与陪伴,如果双亲有任一方在时间上或是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是较为欠缺的,那么孩子就会较明显的一直偏向另一方。
同性别的共同兴趣此外,同性别的亲子,其实会有很多共通的兴趣,比如妈咪和女儿可以玩公主、装扮、和办家家酒等游戏,爸比则可以和儿子玩汽车、机器人、和各种球类运动。等孩子再大一些,女儿可能会跟着妈咪一起做料理、逛街、谈心事,儿子则可能和爸比一起骑车、打球、讨论赛事。所以依此来推论,孩子应该并不会特别偏心在某一个性别的父母,就像爸妈也总是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也许在程度上会有些微的差异,或是亲子间也会有特别投缘的情形,但是并不致于一开始就会明确的分为父女一对和母子一对,一家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搭配组合,都是基于稳固紧密的亲情之爱。
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小孩喜爱什么特质的爸妈?如果撇开父母的照顾时间和亲子异性相吸等因素,通常具备什么样特质的爸妈,会特别容易让孩子喜欢亲近呢?
1、以孩子的角度互动文雅怜表示,有些爸妈本身就具备了「孩子王」的特质,很容易就能跟小朋友打成一片,主要原因是他们通常会用孩子的角度去做一些互动,比如放下身段和孩子玩游戏,或是用孩子的口吻来说故事,并特别具有宽容心与耐心,愿意包容愿意倾听,对小朋友玩乐的接受度也较高,让孩子不易感受到和大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
王意中心理师也再次强调,陪孩子玩这件事其实是很重要的,爸妈要注意绝对不是「陪在旁边,看孩子玩」,而是真的「专心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孩子希望爸比变成一匹马,就是要让孩子骑在背上;孩子想跟妈咪玩捉迷藏,就是要弯身藏躲让孩子寻找(但要是孩子找得到的地方),虽然对大人来说难免耗费心神体力,但是和孩子的距离会马上拉近,孩子也多少会从玩的过程中更了解爸妈,也更爱爸妈。
2、常表现开心快乐的正向情绪王意中心理师并谈到,如果小孩和爸妈在多次相处的经验中,发现爸妈的性格与态度是稳定的,不会太过情绪化让他感到无所适从(比如有时候对孩子很好,有时候又对孩子很凶),并且爸妈常常是笑容满面的,开心放松的,不会紧绷著脸或是皱着眉头,充满正向情绪,孩子从爸妈身上接收到快乐的讯息,自然会很喜欢亲近这样的父母,连带也会愿意听从父母对于日常生活的指令和管教。
反之,如果小孩跟爸妈撒娇,想要黏着爸爸或妈妈,却并没有从爸妈那里得到预期的温暖回应,甚至遭到拒绝与喝斥,孩子在失望难过之余,也会减少亲近爸妈的频率。
3、重视陪伴时间的质与量此外,孩子通常会较为依赖信任主要照顾者,而这个角色往往是妈咪,但是由于陪伴时间较长,需要管教孩子的机率也相对提高,孩子便可能反而喜欢常陪他玩乐的一方,不喜欢主要照顾者的管束及唠叨。所以有时候孩子看到下班回家的爸爸会特别开心,却可能让妈咪感到受伤,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与孩子相处,小孩却不爱妈妈,也不听妈妈的话。其实这是因为相处上「质」的问题,虽和孩子在一起,却常常要求、指责、纠正,让小孩备感压力,自然会期待另一个下班回家就会陪他玩、甚至「解救」他的人。不过,如果相处时间过少,只靠蜻蜓点水式的游戏时间,依然会有「量」的问题,尤其本来就与孩子关系生疏,难得在一起却突然管教要求小孩,如此只会将亲子间的距离推得更远。
所以父母陪伴孩子,需同时注重质与量,除了可熟悉孩子的个性,了解他的人格特质,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玩耍,孩子的配合度也会相对提高。早期也许因为吃喝拉撒睡等生理需求,让孩子习惯于亲近主要照顾者,但是等孩子年纪稍长,体察出父母陪伴他的实际质量,孩子亦会依此决定他想要花多少时间和你相处,以及跟你发展到什么样的亲疏关系。
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如何平衡双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了解了孩子喜爱的父母特质后,爸妈便可依此调整自己的方向与做法。但若小孩很明显的偏爱爸爸或妈妈,或是对待爸妈的态度有极大落差,让其中一方感到伤心失落…有哪些做法可以平衡双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呢?
1、夫妻要够「黏」,孩子才不易偏文雅怜表示,如果希望孩子不要太黏爸爸或妈妈任一方,其实夫妻间应该先把彼此的关系紧密黏好!因为有时候夫妻关系不是很好的时候,爸妈的态度将可能影响孩子对另一半的态度,孩子也许会跟妈妈更好、更讨厌爸爸,或是跟妈咪变成小团体,总是排挤爸爸。但若夫妻保有很好的沟通与互动,对孩子来说将是很重要的安稳根基,孩子对于父母偏心的情况会相对减弱,并慢慢被修正,就不会想要联合妈妈去攻打爸爸,知道全家人都是同一国的。
王意中心理师也指出,假设儿子只黏妈妈,爸爸感到心里不是滋味,言谈间也显露了不满的情绪,妈妈就千万不要再落井下石的批评:「谁教你平常陪他的时间那么少?」其实有时候不见得真的是爸爸不愿意陪,也许是亲子关系已经疏离,妈咪也没有给爸爸参与的机会,认为自己能够独享儿子所有的爱,如此只会持续撕裂全家的感情。夫妻间应该多顾虑另一半的想法,并且多同理、多感谢、多沟通,帮助孩子平衡和双亲的互动机会,孩子才能各自从父亲和母亲身上学到不同的人生经验。
2、做球给另一方,和孩子培养感情此外,文雅怜谈到,若希望孩子对爸妈不要太过偏心,受到孩子喜爱的一方,可以尽量技巧性的做球给另一方,多制造他们相处的机会,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其中一方忙于工作或出差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太过忙碌,或是常需要出差,和孩子已缺乏时间培养感情,一直无法和孩子交心,并持续受到孩子的排拒感到伤心时,另一方可以怎么做呢?若以爸爸出差为例,妈咪不妨在陪伴孩子时尽量多提到爸比。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张卡片,送给辛苦工作的爸比;或是预先录下爸爸念故事的声音,在睡前放给孩子听;并多利用电话及视讯让爸爸跟孩子对话互动…如此做法可让孩子的生活中时时出现爸爸的角色,不会因为爸爸不在身边而让亲子间觉得陌生。或是对孩子说:「你看爸比好辛苦喔,他为我们家做了好多的事!」如此在孩子面前主动感谢另一半,引导孩子对于比较少在家的人也能多一份关心,孩子就会透过我们的眼光,看到另一半的价值,同时了解到全家都应该保有亲密互动的关系。
当妈咪的部分工作需要交接给爸比另外如果希望另一半能够接手部分的育儿工作,可以采用渐进的方式让孩子慢慢习惯。比如孩子平常喜欢让妈咪为他洗澡,妈咪可以试着说:「今天让爸爸来帮你洗澡,妈咪也会在旁边陪你喔~」或是洗澡照常,但是请爸爸进来帮孩子刷牙…总之就是尽量让不受孩子重视的一方,能够有机会做一点点、逐步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不是一下子就把小孩硬塞给另一半,或是用强行抱走的方式,这些都只会造成反效果,反而让孩子更无法接受,甚至让相处的印象更差。
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被冷落的父母心如何调适?如果许多方法都尝试过了,也努力陪伴孩子了,但是小孩依然明显的偏爱爸爸或妈妈,感受到差别待遇的一方,自己的心态可以如何调适呢?
避免被「前世情人」的说法影响王意中心理师表示,除了帮助孩子尽量与双亲之间的互动保持平衡,也要避免被「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和「儿子是妈妈前世的情人」这些说法洗脑,而影响到实际的作为,变成好像女儿都是属于爸爸,或者爸爸就一定要疼女儿,甚至夫妻间会有「你疼女儿,我就来疼儿子」、和「儿子都归你管,女儿就交给我」等二分法,这样做可能会让亲子间与手足间的情感分化更为明显。
爸妈在吃醋之余也应自我觉察王意中心理师并指出,不只孩子会争宠父母的疼爱,爸妈也会因为孩子的差别待遇而吃醋。但是看到孩子特别喜欢黏着另一方,先不要全部归咎到是孩子的问题,或是「前世情人」的魔咒,其实爸妈也应该回过头来检视自己,是不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做法是可以修正的?比如用引导代替唠叨,并持续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或是观察孩子和另一半的互动方式,再比较自己和孩子相处时有哪些差异?通常若父母的做法改变,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孩子依然爱你,只是更爱另一方文雅怜则谈到,如果小孩真的比较黏爸爸一点,或是比较黏妈咪一点,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偏的,也许女儿真的和爸爸更投缘,儿子也和妈妈有更契合的情感,虽然另一方可能难免小失落,但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女儿并不是不爱我,只是更爱爸爸。」或是:「儿子全世界最喜欢的人是妈咪,第二个喜欢的人就是我。」也不妨从爱情的观点来看,在爱情的世界里,付出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亲情有时候也是这样,孩子天生就是特别喜欢妈咪或爸比,但另一方只要持续的对孩子好,孩子其实也都会感受得到,并同样会回馈给爸爸和妈妈,只是程度或方式略有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王意中
现职: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
学历: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硕士
经历:曾任宜兰县少年辅导委员会委员、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兼任讲师、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复健医学部临床心理师、中华民国过动儿协会咨商师等,著有《爸妈忘记教我的事?》、《301个自闭儿教养秘诀》、《你被孩子3C勒索吗?》…等书,本身也是3个孩子的爸爸。(大女儿12岁,二儿子10岁,小儿子6岁)。
文雅怜
现职:自由创作者/婚姻亲子议题讲员
学历: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经历:创作(广播、文字、配音、主持)与家庭(心灵、夫妻、亲子)议题的分享。佳音电台(FM90.9)「给你幸福」节目制作/主持人。「营造新家园」节目获2003年广播金音奖「谈话性节目节目奖」,并入围「谈话性节目主持人奖」。著有「给你的春夏秋冬」,本身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11岁,二女儿8岁,小女儿6岁)。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孩子真的是前世情人吗和儿子是前世的情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